小编刚刚见到在公司门口派发快件的顺丰小哥。小哥憨直地讲述了他眼里的顺丰菜鸟之争。
“天猫的要求太严了,具体到小时,如果没按时送到,可能会被投诉,公司也会打电话催着派送,影响其他的订单配送。”
小哥可能觉得严苛,小编则洞见了未来——
菜鸟要做到物流的信息化、流程化、标准化。菜鸟要改造物流就是通过数据对系统流程的改造,最终达到极致。未来对快递员的要求将来会越来越严苛,精准到秒,因为“兢兢业业”数据和机器做出了精准到秒的判断。反而是人会觉得累,人会懒惰。
马云不久前刚刚说到,要让未来中国一天可以承接10亿包裹——去年天猫双11一天的包裹量是6.75亿。我们现在看到的双十一单日爆棚,可能只是马云看到未来的日常。十亿包裹跋山涉水,穿街过巷,将是一幅什么景象?在这条满载“订单数据”的高速公路上,可能蕴藏着很多创新机遇。
站在这个角度去看,顺丰和菜鸟到底是谁断了谁的接口不重要,因为原因大家都猜得到。数据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凸显,那些传统企业也不再是为了提升业绩而置自己数据于不顾的傻大黑粗,不言而喻,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战略在接下来的推行中一定会遇到类似的阻力。
如果说电商之战是让传统零售和网络购物发生对立,那么数据之战也一定会引发类似的冲突。
也就是今后会越来越多看到在“云”方面站队的情况,比如顺丰,今天苦恼的是选择腾讯云还是阿里云?明天也许就是在京东云和亚马逊云之间踌躇?
精明如顺丰者,在菜鸟建立的时候,就没打算跟着其他几家快递巨头一起玩进去。这样的智慧和前瞻似乎已经预示了今天的撕逼。不管此事如何收场,顺丰菜鸟之争已经预示了未来企业的走向:或者成为一家拥有庞大数据量并能对此数据有极强运算能力的公司,或者把数据交给第三方,使用第三方的服务,融入到公有云的体系内。
顺丰这样的一家年营业收入570多亿、净利润40多亿的上市公司,单单通过航空运输一年内就消化了超过百万吨快件的快递巨头,并不能说没有数据。
同理,其他的几家快递龙头企业数据量也绝对是庞然大物。但是,毒眼必须指出的是,顺丰的数据和其他任何一家传统公司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因为它的数据是存储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内,如果没有淘宝、菜鸟的支撑,它可能不会这么快做到一件事——在线化。
按照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的看法,“大数据不是因为大而产生的价值,而是因为在线上而产生了价值,因为数据从此可以在更大范围流动它产生的价值,这是真正的数据带来的巨大变化。”
也如同马云最新言论“未来几年内,要把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言外之意,阿里巴巴这样一家互联网巨型航母,各项业务所产生、积累的大数据未来一定会丰富阿里的生态体系,同时让生态蕴含的数据产生新的价值,再反哺生态,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循环逻辑。
因此,用菜鸟的逻辑去审视快递行业,每家公司只是其物流数据生态链上的一环,或者一条线,即使顺丰这条线不在线,也并不影响菜鸟网络的运转。
如果用阿里巴巴的逻辑去审视全人类,那整个物流业也只是其数据生态链上的一环,或者一条线。
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开始强调“去电商化”。毕竟电子商务仅仅涉及到商品、交易、支付、物流,顶多再渗透到上游的供应链、分销订货、生产制造(最近又有S2b的概念抛出)的数据链条,未来还有更广袤的市场等待阿里巴巴来收割。去电商化,只是接入到更多商业甚至非商业场景数据的开端。
当然,你可以不接入阿里云,也可以不接入菜鸟,但你不可能成为一个不在线化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没有战队到阿里系的队列,顺丰也一样会选择腾讯云。顺丰显然不想只是作为一家纯物理式运作的公司,它必须是在线的。哪怕中断了阿里的数据接口,用户依然可以在顺丰微信公众号来完成下单动作。
由此可见,未来的传统公司,想要关起门来建造自己的数据王国,看上是极难成功的。
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就在横亘在前面,传统公司从技术上无法完成超越,就必须搭上这趟列车。
小编预感,未来数字化战争将无比惨烈,那些没有搭上快车的企业,已经被远远丢在身后。而全副武装的公司,则在数字化的世界里展开肉搏和厮杀。
这个时候,如果还在纠结于数据安全性,那简直像看待火车会不会重出轨道一样的传统眼光。未来是没有隐私的世界,数据商用是注定的,是防不胜防,也是无需防范的。这不是道德的问题,也不全是商业壁垒的问题,而是人类必须迎接全新的时代——放弃小我,拥抱大我。
《1984》的预言正在发生,只不过,监视人类的不再是“老大哥”,而是商业巨擘。
人类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每发一次自拍照,都是为互联网贡献数据;每骑一次单车,也是为大数据添砖加瓦。
如同小编深爱的梁文道老师说过的,不用等到别人来侵犯,人们已经越来越爱暴露自己的隐私。我们每一个人集体地去窥看每一个人的隐私,这就是我们这个年代。
没有隐私的时代,数据是真理,算法是走向真理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