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到春节期间,就是一次大的人口迁徙。一年没回家了,你记忆中的家乡还是之前的模样么?又有哪些变化呢?
伴随着2015年互联网+的春风,各大互联网公司加速向三四线城市渗透,使智慧城市概念落地;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触角还伸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农村互联网成为资本市场、创业者竞相追逐的对象,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业务都开始不同程度的向小城市和乡镇农村发展。
2015年成为城市、农村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融合罕见齐头并进的一年,电商、移动支付等逐渐普及,吃喝玩乐互联网化程度得到提升,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和实惠。不过,目前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发展水平仍偏低,改变家乡生活言之尚早,春节就成为了近距离观察互联网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窗口。
去年火热的O2O企业扩张路径一般为:先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站稳脚跟,然后有选择性地进入若干二线城市,再向三四线城市全面推进。即使是这样,三线小城市各大产业的互联网化程度仍很低,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以热门的吃喝玩乐为例,无论是用户还是商户,小城市的数量和活跃度与北京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仍有待深入挖掘。
小城市互联网化主要表现为两个特点:
一、全民互联网意识薄弱。小城市互联网用户偏年轻化,85后、9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特别适合作为种子用户,帮助互联网产品完成冷启动。当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用户数量和年龄层分布势必扩大。遗憾的是,至今年轻人仍是小城市互联网的生力军,没有有效扩大用户范围,年龄稍长的中年人对互联网将信将疑,当涉及到金钱开销,表现尤为谨慎。正是对互联网持保守态度,不少商户对入驻美团、点评等平台积极性不高,即便入驻也对业绩不抱太大期望。
二、吃喝玩乐互联网化程度相对较高。与出行、上门服务等相比,围绕吃喝玩乐的商户触网表现得更为积极,最为抢眼,其他行业表现平平。吃喝玩乐是日常生活中频率最高、最容易被接受的服务,用户活跃度高,比上门服务更具普及基础。
所以,目前互联网仅满足小城市年轻人吃喝玩乐,没有完全发挥自身功效,自然无法改变其生活方式。互联网往往扮演配角,在更多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始终没有成为主流,低效高成本的传统玩法仍大行其道。
说完智慧城市,我们再来看看农村互联网。农村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腾讯、阿里、京东、苏宁等巨头相继发力。
互联网企业争相围猎农村市场不难理解,一二线城市增速放缓,快速增长的广阔农村市场成为电商巨头们的必争之地,而农村百货商场、连锁店等消费场所不完善,农村购买力无法得到有效释放,网络消费恰恰是一个出口。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为村”项目以公益为主,腾讯也希望通过扶持贫困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来完善其中国网络布局,培育潜在的消费市场。
尽管农村商业蓝海前景美好,但农村的特殊性无形中滋生掣肘因素,阻碍其扩张步伐,其中网络建设和物流配送矛盾尤为突出。城市基本填平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但边远农村仍靠人际互动,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不高,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只有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带来信息流通和效率,这也是互联网+成败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2014年9月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高达6成农村居民认为快递收件不方便。除了中国邮政,“四通一达”等主要快递企业营业网点最多只建设到县城,而且并非覆盖所有县城网点,无法满足边远乡镇日益增长的快递需求。
目前,农村物流状态堪忧。由于农村散居、面广等特点,物流问题不仅使网购不方便,也严重制约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尤其是大宗生鲜商品,农民卖家根本无力承担高额运费。所以,快递企业应该配套布局,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才能为农村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尽管乡镇有零星几家快递营业网点,但只有经常网购的年轻人才熟知,大多数村民根本不知道其存在的意义,中国邮政成为收发件的首选。对村民而言,网购仍是个新鲜事物,他们倾向于借子女之手完成,鲜少身体力行,因为各种繁琐的帐号、密码和网银让其头疼不已。至于借助电商打开销路,他们基本没有意识,甚至持怀疑态度,离钱最近的农村金融业务开展更是无从下手。
显然,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互联网服务距离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仍有很长路要走,真正的征程才刚刚开始。